「学课-4」知识星球《让时间为你证明》- 和高人聊
和高人聊,是池建强老师公司墨问推出的知识星球《让时间为你证明》中的一个栏目,其中的内容由小盖老师或池老师和行业大佬的交谈之后总结而来,可以让你学习和了解到我们平常接触不到的牛人的思考,成长,工作经历,生活方式等等。
120. 过去人们误解“微观管理”了
这篇是 119 篇的延伸,小盖老师根据爱彼迎的发展,谈了谈对经营公司方式的理解,并拿爱彼迎的发展来举例。爱彼迎一开始创始人 Brian 亲力亲为,在成长到不错的状态下,创始人开始寻找更优秀的人才并放权,但是却没有让公司发展的更好,业绩下跌的很厉害,就这样,Brian 逐渐收回决策权,并亲自参与一些设计和决策,逐渐扭转局面。
对于经营公司有两种方式:创始人模式和经理人模式。经理人模式就是放权,但并不适合大部分公司,放权容易造成办公室政治,发生政治斗争,从而互相推诿。但采用创始人模式,则可以对细节有更多的了解,其本质就是“微观管理”。如果创始人不了解细节,又怎么知道做的好不好呢,大部分中层都在忽悠高层,资源其实是浪费的。
延伸阅读:管理的问题
119. 保罗格雷厄姆所推崇的创始人模式
这篇主要说最近 YC 创始人 Paul Graham 最近写的一篇博客(中文翻译),其主题是“创始人模式”,表达的是创始人应该亲力亲为,而不是在公司发展起来之后,当甩手掌柜。这个同样也适用于管理者,管理者应该更多管理下属做的事情,所以如果你想成为管理者,你自己必须是专家,且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。
领导者的工作不是让事情变得生死攸关,而是能够激励团队,看到他们自己看不清的潜力,并真正推动他们设定节奏,将事情分解到第一性原理思考。
辅助阅读:都说难,业务到底怎么干?
118. 和猎头聊聊今年的就业市场(2024 版本)
这篇分两个方面:就业市场行情和自由职业。
2024 的就业行情确实不好,因为降本增效管理者的招聘企业不会那么着急,但是一线踏实干活的 P6、P7 还是需要的。几个分析方面:
- 关于学历和能力,目前仍然是学历大于能力,除非找熟人或内推。
- 关于企业喜欢的人:学历好、头部公司工作经验(跳槽不频繁)、项目契合、沟通/协同能力好、性价比高。
- 关于年龄:30 以下的 P6,35 以下的 P7,如果能力/学历不错,市场还是喜欢的。
- 关于薪资:以往很多人都会锚定 30%,现在 10-20 已经不错了。
自由职业方面,首先来看李诞老师的一个观点:工作的本质是交易,我们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,通过一家公司,与市场交换金钱。公司产生的原因是人们直接和市场交易成本太高,公司可以降低交易成本,就这么简单。大家可以把公司理解为“平台”。当你感觉这个平台的交易成本比较高的时候,那你可以考虑离职,或者转行。核心都要知道,你是在和市场交易。
因此如果你能力比较强,能自驱,那倒是可以尝试自由职业者。大致有四种方向:
- 内容型:自媒体,通过粉丝变现。
- 顾问型:为公司提供顾问咨询服务。
- 外包型:帮别的公司干,不提供五险一金,干多少活给多少钱。
- 产品型:构建自己的产品:软件产品(程序员)、文创产品(设计师)、咖啡产品(咖啡爱好者)等等。
如果你选的是外包型,那么你可能无可避免的还会加班,但如果你选择的是做一款自己的付费产品,那服务一个人和服务一千个人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。
不论怎样,核心都是要创造价值。
117. 五彩斑斓的灰才是常态
这篇主要探讨了为什么不要轻易下判断,由小盖老师基于张浩的直播而来。俞敏洪和董宇辉的事件我们都知道,网友有的说俞敏洪坑了董宇辉,有的说董宇辉忘恩负义,其实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情况,我们并不了解,所以也就不能轻易下结论说谁对谁错。现在还流行 MBTI(一种迫选型、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测试),我们很容易给别人贴标签,但当你真正走进他时,可能发现人家压根就不是那样,所以也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。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曾说:“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矛盾的观念,还能正常行事,这是一等智慧的表现”,所以请允许自己持有矛盾和悬置的态度,很多事情不一定非要下个判断,介于黑白之间的五彩斑斓的灰才是常态。
116. When We Build
这篇推荐看的视频:https://videos.buildconf.com/2011/wilsonminer.mp4
这篇读了两遍,先来说说读两遍后的感受。核心说的应该是创造,乔布斯曾说:区分我们和高级灵长类动物的是我们的工具创造能力。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,我们能留下的只有我们所创造的东西,当然也可能什么也没留下,但我们创造的东西占据了这个世界的空间,吸引别人的注意力,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,这就是创造的意义。文章提到了几个例子:
- 主人公出生时,父亲开着一辆车把他送回家中,父亲去世了,这辆车依然保留着,它承载了过去,承载了主人公过去的很多故事。
- 计算机的发展从庞然大物,进化到微型设备,它不断的影响着我们,我们也在不断的创造优化它。
- 汽车,人们创造了汽车,更进一步的,人们又创造了高速公路,石油公司,汽车改变了周围的世界,我们的生活也被改变。
- ......
总的来说,不停的创造,甚至有些创造可能很小很小,只是因为我们希望它存在,虽小,但意义重大。创造不论大小,它对我们来说,是在宇宙中留下的印记。它是一份伟大的工作。
115. 怎么理解摄影中的“决定性瞬间”?
人这一生如果留下点什么,我觉得有两大核心:文字和照片,它们都可以跟你一起走过你的一生。这期主要聊的是摄影,如果你将摄影培养成自己的爱好,那将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。摄影更多是一个人独自创作,是自己与自己沟通的过程,它的上限足够高,很磨你的观察和审美能力。
对于决定性瞬间,只有对于摄影才有意义,也只有摄影才能捕捉到那些在生活中无法重现的瞬间。(比如,人停留在半空中)
然而对于提高摄影技巧,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自己想拍的主题,持续去拍,然后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,不断解决它,如此下来摄影技巧一定会有所提高。
摄影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:会让一个人变得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。比如,你会更加注意到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小的动作。
114. 如何看病?
看病也是门学问,不同的医院看同一种病花的钱少的可能比花钱多的治疗效果更好,因此选对医院很重要。另外,一定要了解什么是三甲医院,并且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三甲医院。
一个常见的误区,就是一定要找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。其实不然,只要不是什么大病,普通医院的医生也能看好。
下面是一些建议:
- 大部分情况下,挂普通号即可,如果还没看好,再挂专家号。
- 尽量别选周一和上午,挑人少的时候去,医生不忙的话,也会更有耐心。
- 如果医生开了很多药,可以询问哪些药可以不开,避免过度开药。
- 如果是大病,最难的是做决策,可以在一家医院做详尽的检查,然后去不同的医院和医生拿诊疗建议,最后综合做评估。
- 如何减少误诊:去不同医院的同一科室再看一次或者在同一家医院再做一次检查。
- 针对慢性病,一定要学习了解它,并要知道针对它的治疗方案(落后方案、主流方案、前沿方案),尽量选择主流方案,并不断学习和关注最新方案。
这里再提一下贝叶斯基本的理念(贝叶斯定理):当一些前置的条件、变量发生变动后,事件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变动。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可以应用这个理论,比如可以用这个概率理论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确诊的情况,A 病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,这个结果跟以下 3 个指标有关:
- 机器的灵敏度(98%)
- 这个病的患病率有关(1%)
- 假阳性率(3%)
那么检查出 A 病显示阳性,第一次患病的可能性是 24.81%,如果再检查一次,还是阳性,这个时候的患病率就来到了 91.49%,就非常高了。
总的来说,对于我们,要多去了解一下基本的医学常识和医学概念,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,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,更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给医生,认为花点钱就解决了,自己知道的越多,不仅能省钱,关键时候还能救命。
113. 和大圣聊聊他自由职业这几年的故事(大圣老师 B 站主页)
大圣老师的工作经历,最开始是程序员,后来做讲师,最后到现在的自由职业者。每个转折点,他都做了 MVP 实验,来验证是否可行,而不是盲目的选择。他提到:人如果能找到一个自己有天赋的事情,那远比在某个方向上多努力两三年重要。做有天赋的事情,稍微努力一点点,进步就是神速的。大圣老师最后的自由职业者,是一份国外的远程工作,可以说是 work-life balance,即使有紧急的工作,到点大家也还是会把工作放一放,去享受生活。大圣老师去英国工作和生活了,氛围比较轻松,比如欧洲杯期间,到球赛时间,你会发现公司都放假了,超市也关门了,大家都回家去享受足球比赛了,这种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的平衡,是大圣老师追求的,也是我正在不断追求的。
112. 怎么做好日常的医疗决策?
不加判断的相信医生,是偷懒,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。
一些医疗决策建议:
- 不要觉得大城市的好医院看病很贵,好的医院其实可以让你更省心,省钱。全国医院排名情况
- 大部分病不需要去很好的医院,找一个水平不错自己喜欢的医院,省得每次都选择。
- 无关紧要的病,去家附近容易挂号的医院就行。
- 对医生的诊断结果不放心,去别的医院同一科室再看一次。
- 看病之前,先了解一些基本情况,准备好要和医生说的问题,避免漏说。
- 录音,看病一般也就 10 分钟,医生说的话信息密度高可能不能立即消化。
- 充分的信息是做好决策的必要条件:① 多和医生,多和不同的医生沟通 ② 花时间了解疾病相关知识。
一些健康管理方向:
- 控制生活方式,自律起来。
- 了解饮食、睡眠和运动,及相关医学知识。
- 别忽略焦虑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。(逛公园、跑步,实在不行就吃药)。
- 人老先老腿,加强腿部锻炼。
- 保持学习的心态。(两本推荐书:薄世宁《医学通识讲义》、《众病之王·癌症传》)。
- 能吃药就别输液,尽量不买中成药。(医院门诊处方开药的人生智慧、中成药是一个害人的陷阱、说一说我国道德败坏的复方药)
- 谨防上当:三甲医院治不了的,私立医院/偏方也一样治不了。
111. 如何变得更有创造力
本文主要讲的是视频演讲:如何变得更有创造力。
110. 全职做了一年小红书博主,我有什么变化?
推荐一本书,八木仁平的《如何找到想做的事》,一个人能找到自己想做和喜欢的事,那该多幸福啊。
本节主人公从产品经理转行到自媒体,她选择了户外博主的方向,目前来看还不错,行业趋势也呈上升态势,她自己也认为找到了喜欢且擅长的事情。
这里有几个对于转行做全职博主的建议:
- 要谨慎,不推荐轻易进行尝试。
- 评估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,可以坚持的时间,或者在副业收入稳定的情况下,再考虑全职。
- 投入一个新领域前,需要长时间地摸索和积累。
- 选题很重要,内容形式也很重要。
- 个人魅力加上有价值的内容,能更容易吸引人。
- 主动学习,遇到问题,看相关的书。
99. 关于阅读的一些碎碎念
对于阅读的定义,百度百科上的解释,我觉得不错:
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、认识世界、发展思维,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。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。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,也包括符号、公式、图表等。
另外呢,对于那种技术类的书籍,单纯的教你学某们技术的书籍,在我看来它更倾向于是学习,为了更好工作或掌握技术技能的学习,所以这篇更多聊的是,改变思想的那种文学阅读。
阅读并不是必须的,如果你不阅读,你依然可以很好的生活,比如做网约车司机,做厨师,游泳健身教练等等。
但是,如果你阅读,比如读哲学类的书,它可以让你学会如何清晰地思考和辩论,比如读文学类的书,它可以丰富你的精神世界,让你了解到人的复杂性,再比如如果你想提升写作能力,那大量的阅读更加必不可少了。
有一个概念要提一下,就是智识,它的解释是:用以统领知识的智慧。也就是你所有阅读并学习到的知识,都可以转化为你的智慧,所以如果你想提升你的智慧,那阅读就必不可少。
这篇的宗旨还是提倡我们要多去阅读,也要多去进行主题阅读,碎片化的时间也要整体围绕某一主题,另外还推荐了一个作家,乔纳森·弗兰岑,有时间我们都可以去读读他的书,他给年轻人的建议是:去读一部好的长篇小说,它是重建人性的一个方式,人性的大门必须由自己打开。